【低声下气的意思是什么】“低声下气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或态度非常谦卑、恭敬,甚至有些低声下气的样子。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,但其背后的意义和用法却值得深入探讨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低声下气 |
拼音 | dī shēng xià qì |
词性 | 形容词 |
含义 | 形容说话或态度非常谦卑、恭敬,甚至显得过于低微。 |
出处 | 出自《红楼梦》等古典文学作品中,常见于描述人物的言行举止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人对他人态度谦恭,有时带有一定的贬义,表示过度讨好或缺乏自信。 |
近义词 | 谦虚、恭敬、低声细语 |
反义词 | 高傲、趾高气昂、目中无人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低声下气”字面意思是“声音低沉、态度谦卑”。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时,表现得非常恭敬、顺从,甚至有些卑躬屈膝。这种态度可能出于尊重,也可能是因为害怕或讨好对方。
例如:
> 他为了得到那份工作,不得不低声下气地向领导道歉。
在这个例子中,“低声下气”带有明显的贬义,暗示了说话者并非真心服气,而是被迫低头。
三、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
1. 适用场合:
- 描述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谦卑态度。
- 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对话中,表达一种委婉的语气。
2. 使用注意:
-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或较为正式的语境中。
-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误解为单纯的“说话小声”,而应理解为“态度谦卑”。
四、总结
“低声下气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既可用于正面描写人的谦逊有礼,也可用于批评人的过分讨好。在实际使用中,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其情感色彩,避免误用或滥用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,可参考“低声细语”“卑躬屈膝”等词汇,它们在语义上有所关联,但感情色彩和使用场景有所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