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刘向劝学全文及译文】《刘向劝学》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所著的一篇劝学文章,旨在鼓励人们勤奋学习、修身养德。文章语言简练,寓意深刻,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。
一、文章总结
《刘向劝学》主要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,指出人若不学习,便难以成才;同时提出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的观点,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结合。文章还提到“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”,表达了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坚持,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所收获。
此外,文中还引用了孔子、孟子等古代圣贤的言论,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。
二、原文与译文对照表
原文 | 译文 |
夫学者,所以修性也。 | 学习是为了修养自己的品性。 |
不学,则无以立身。 | 不学习,就无法立足于社会。 |
君子之学,贵乎能行。 | 君子的学习,贵在能够实践。 |
行而不学,则失其本。 | 只有行动而没有学习,就会失去根本。 |
学而不思,则罔。 | 只学习而不思考,就会迷茫。 |
思而不学,则殆。 | 只思考而不学习,就会危险。 |
故曰: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 | 所以说:学习要像追赶一样,生怕失去它。 |
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。 | 书山有路,勤奋是唯一的路径;学海无边,刻苦是唯一的船只。 |
圣人之言,不可不信。 | 圣人的言语,不可不相信。 |
今人之学,多务虚名,鲜能实学。 | 现在的人学习,大多追求虚名,很少有人真正学习。 |
三、总结
《刘向劝学》不仅是一篇劝学的文章,更是一篇关于人生修养和学习态度的哲理之作。它提醒我们,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,更是为了提升自我、完善人格。文章倡导“学以致用”、“知行合一”的理念,对现代人仍有深刻的启发意义。
通过阅读和理解这篇文章,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,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勤奋、思考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