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好整以暇的意思】“好整以暇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其民人不获,其众不和,其政多僻,其事多荒,其行无礼,其言不逊,其心不一,其志不坚,其谋不密,其事不详,其功不立,其名不彰,其德不修,其教不化,其刑不威,其赏不劝,其法不正,其道不常,其义不达,其仁不广,其勇不果,其智不敏,其才不显,其能不达,其志不遂,其愿不偿,其心不宁,其身不安,其家不和,其国不宁,其天下不平。是故君子之于兵也,好整以暇。”
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:在混乱中依然能够保持整齐有序,在繁忙中仍然显得从容不迫。它形容人在面对复杂或紧张的情况时,依然能够冷静、有条理地处理问题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好整以暇 |
拼音 | hǎo zhěng yǐ xiá |
出处 | 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 |
含义 | 在混乱中保持秩序,在忙碌中表现从容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的沉着冷静、有条不紊 |
近义词 | 临危不乱、镇定自若、从容不迫 |
反义词 | 手忙脚乱、惊慌失措、慌乱无章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工作场合:在紧急任务面前,他依然有条不紊地安排工作,真是“好整以暇”。
2. 生活场景:孩子生病了,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准备饭菜,表现出“好整以暇”的态度。
3. 战争或竞赛:将军在战场上指挥若定,面对敌军的进攻仍能“好整以暇”。
三、成语延伸理解
“好整以暇”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,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。它体现了一个人在压力下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。这种状态不是天生就有的,而是通过长期的锻炼和积累形成的。
在现代社会中,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强度的工作,“好整以暇”成为一种难得的能力。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,还能减少焦虑情绪,提升生活质量。
四、结语
“好整以暇”是一种值得学习和追求的生活态度。它让我们明白,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,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秩序,才是真正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