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拟行路难原文及翻译】《拟行路难》是南朝诗人鲍照所创作的一组乐府诗,共十八首,内容多抒发对人生不平、仕途坎坷的感慨。其中最著名的是“泻水置平地,各自东西流”这一首,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无常、世事艰难的深刻体会。
以下是对《拟行路难》中部分代表作的原文与翻译总结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与情感表达。
一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序号 | 原文 | 翻译 |
1 | 泻水置平地,各自东西流。 | 水倒在平地上,会向东西两边流淌。 |
2 | 人生亦有命,安能行叹复坐愁? | 人生也有自己的命运,怎能一味叹息和忧愁呢? |
3 | 酌酒以自宽,举杯断绝歌路难。 | 借酒来安慰自己,举起酒杯却中断了歌唱《行路难》。 |
4 | 心非木石岂无感?吞声踯躅不敢言。 | 心不是木头石头,怎么会没有感触?只能忍住泪水,徘徊不敢说话。 |
5 | 对案不能食,拔剑击浮云。 | 面对饭菜无法下咽,拔出剑来击打浮云。 |
6 | 丈夫志四海,万里犹比邻。 | 大丈夫胸怀天下,即使相隔万里也如邻居一般亲近。 |
7 | 宁为百夫长,胜作一书生。 | 宁愿做一个百夫长,也不愿做一个书生。 |
8 | 时危见臣节,世乱识忠良。 | 时局危急时才能看出臣子的气节,乱世中才知忠臣的忠诚。 |
二、
《拟行路难》是鲍照在社会动荡、仕途失意的情况下,借古题抒发内心情感的作品。诗中既有对现实的不满,也有对理想的坚持,语言质朴而富有力量,情感真挚动人。
该组诗通过描写个人遭遇与社会现实的矛盾,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与抗争精神。尤其是“人生亦有命”的感叹,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;而“心非木石岂无感”的句子,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压抑情绪。
整组诗情感起伏较大,从愤懑到沉思,再到坚定,体现出一个士人在困境中的心理变化过程。
三、结语
《拟行路难》不仅是鲍照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之一,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反映士人精神的重要篇章。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,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,值得后人细细品味与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