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翻译】一、
“覆巢之下,安有完卵”是一句出自《世说新语》的成语,原意是指如果鸟巢被毁,里面的卵也就无法保全。后用来比喻在整体毁灭的情况下,个体也难以幸免。这句话常用于形容在大环境或集体遭遇灾难时,个人也无法独善其身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覆巢之下,安有完卵”可以引申为:当一个组织、系统或社会结构崩溃时,其中的成员或个体也很难保持完整和安全。它强调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紧密联系,以及命运共同体的概念。
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释与翻译分析:
二、表格展示
中文原文 | 覆巢之下,安有完卵 |
出处 | 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 |
拼音 | fù cháo zhī xià, ān yǒu wán luǎn |
字面意思 | 鸟巢倾覆,哪里还有完整的蛋? |
引申含义 | 在整体毁灭的情况下,个体难以幸免 |
现代用法 | 形容个人无法脱离集体的命运 |
英文翻译 | When the nest is destroyed, how can the eggs remain intact? |
同义表达 | 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;覆车之戒 |
使用场景 | 描述集体危机、系统崩溃、组织瓦解等情境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覆巢之下,安有完卵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人生哲理。它提醒人们,在面对重大变局时,不应只关注自身的利益,而应意识到自己与更大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。无论是企业、国家还是社会,一旦根基动摇,个体往往难以独善其身。
此外,这句话也常被用于警示人们:在面对风险和挑战时,要具备全局意识,不能只顾眼前利益,忽视潜在的危机。
四、结语
“覆巢之下,安有完卵”虽简短,却蕴含深刻的道理。它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总结,更是对现实生活的启示。理解这一成语,有助于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,认识到个体与整体之间的不可分割性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文学、哲学或现实中的应用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