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拱伏无违的意思】“拱伏无违”是一个源自《西游记》的成语,原意是形容孙悟空在花果山称王时,众猴对他俯首称臣、毫无违抗之意。后来,“拱伏无违”常用来比喻对某人或某事完全服从、没有任何反抗或异议。
一、
“拱伏无违”最早出自《西游记》第一回,描述的是孙悟空在花果山成为美猴王后,群猴对他极为敬服,没有一人敢违抗他的命令。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敬畏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拱伏无违”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或群体对某种规则、制度、领导或权威的高度认同与遵守,没有丝毫质疑或反对。它强调的是一种高度的顺从与一致,通常带有正面意义,但也可能暗示缺乏独立思考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拱伏无违 |
出处 | 《西游记》第一回 |
原意 | 孙悟空称王时,众猴对他俯首称臣,毫无违抗 |
现代含义 | 对某人或某事完全服从,无异议 |
使用场景 | 描述对权威、规则、制度的绝对服从 |
含义评价 | 正面:表示尊重与遵从;负面:可能暗示缺乏自主性 |
近义词 | 俯首听命、唯命是从、言听计从 |
反义词 | 抗争不屈、不服管教、逆反心理 |
三、使用建议
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“拱伏无违”,需根据语境判断其褒贬色彩。若用于描述团队合作、组织纪律,可突出其积极意义;若用于批评个人缺乏主见,则应谨慎使用,以免产生误解。
总之,“拱伏无违”虽源于古典文学,但在现代汉语中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,合理使用能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深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