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耻下问的耻是什么词活用做什么词】“不耻下问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出自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后人引申为“不耻下问”,意思是不以向地位、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。其中,“耻”字在句中具有特殊的语法功能,是理解该成语的关键。
一、
“不耻下问”中的“耻”原本是一个名词,表示“羞耻”。但在该成语中,“耻”被用作动词,意思是“以……为耻”。这种用法属于词类活用现象,即一个词在特定语境中改变了其语法功能。
具体来说,“耻”在此处活用为动词,构成“不耻+名词”的结构,表示“不认为……是羞耻的事”。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方式,尤其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原词性 | 活用词性 | 用法说明 | 示例 | 释义 |
耻 | 名词 | 动词 | 表示“以……为耻” | 不耻下问 | 不以向他人请教为耻 |
下问 | 动词短语 | 动词短语 | 向地位低的人请教 | 不耻下问 | 向地位低的人请教 |
不耻 | 否定副词 + 动词 | 固定搭配 | 表示“不认为……是羞耻” | 不耻下问 | 不认为向他人请教是羞耻 |
三、补充说明
在古代汉语中,许多名词可以活用为动词,这种现象称为“名词作动词”。例如“酒”本为名词,可作动词用,如“酒人”(喝酒的人);“师”本为名词,也可作动词,如“师之”(以……为师)。同样,“耻”在“不耻下问”中也体现了这种活用方式。
通过这种方式,句子不仅更简洁,还增强了表达的力度和文学色彩。
四、结语
“不耻下问”中的“耻”字原本是名词,但在句中被活用为动词,表示“以……为耻”。这种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,有助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表达效果。理解这类活用现象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言规律和文化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