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回肠荡气的意思解释】“回肠荡气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音乐、文章或表演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,能深深打动人心,令人情绪激荡、难以平静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文学、艺术领域,强调作品的情感力量和艺术魅力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回肠荡气 |
拼音 | huí cháng dàng qì |
出处 | 出自《文心雕龙·体性》:“情采之妙,莫过乎此;辞藻之华,未有逾焉。若夫回肠荡气,感人至深者,其惟文乎。” |
释义 | 形容文章、音乐或表演极具感染力,令人情绪激动,难以平复。 |
用法 | 多用于赞美文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,常作谓语、定语使用。 |
近义词 | 动人心弦、扣人心弦、感人肺腑 |
反义词 | 平淡无味、索然无趣、毫无生气 |
二、成语详解
“回肠荡气”字面意思是“使肠胃翻腾、气息动荡”,比喻情感上的强烈冲击。它不仅仅指声音的高亢或节奏的激烈,更强调的是情感的深度与共鸣。例如,一首动人的歌曲、一篇感人的散文,都可以用“回肠荡气”来形容其打动人心的力量。
在文学创作中,“回肠荡气”的作品往往能够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,让人久久不能忘怀。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写作功力,也反映了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。
三、使用示例
1. 这首古琴曲旋律悠扬,意境深远,真可谓回肠荡气。
2.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,描写细腻,读来令人回肠荡气。
3. 她的歌声清澈动人,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在人心中激起涟漪,真是回肠荡气。
四、结语
“回肠荡气”作为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,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,也在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它提醒我们,真正的艺术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,更是情感的传递与心灵的触动。在欣赏文艺作品时,若能感受到“回肠荡气”的力量,便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。